参与医院新员工拓展,提升应急处理能力
在医疗行业,突发医疗事件随时可能发生,这对医护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对于医院新员工而言,具备出色的应急处理能力是胜任工作的关键。医院新员工拓展活动精心设置应急模拟环节,旨在全面提升新员工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的处理能力,使其能够在未来工作中迅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紧急情况。
一、应急知识储备,筑牢应对基础
(一)常见突发医疗事件类型与特点
医疗紧急情况分类讲解
在拓展活动的应急知识培训阶段,培训师详细讲解常见突发医疗事件的类型。首先介绍危急重症类,如心脏骤停,这是一种极其紧急的情况,心脏突然停止跳动,若不及时进行心肺复苏等急救措施,患者将在短时间内面临生命危险。
还有急性创伤类,像严重的交通事故导致的骨折、大出血等,这类事件往往伴随着复杂的伤情,需要快速判断并进行止血、固定等紧急处理。另外,培训师也提到公共卫生事件类,例如传染病的爆发,其特点是传播速度快、影响范围广,需要及时采取隔离、防控等措施。通过对这些常见类型的讲解,新员工对突发医疗事件有了初步的系统认识。
各类型事件特点分析
培训师进一步深入分析各类型突发医疗事件的特点。对于心脏骤停,强调其紧迫性,黄金抢救时间通常只有几分钟,每一秒都关乎患者的生死。急性创伤则具有伤情复杂多变的特点,可能同时存在多种损伤,如骨折合并内脏破裂,这就要求医护人员具备全面的诊断和处理能力。
而公共卫生事件,除了传播性强外,还涉及多部门协作,需要与疾控中心、社区等紧密配合。以流感爆发为例,不仅要对患者进行治疗,还要进行疫情监测、防控宣传等工作。通过对这些特点的分析,新员工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不同类型突发医疗事件的应对重点和难点。
(二)应急处理原则与流程
基本原则阐释
培训师着重阐释应急处理的基本原则。生命至上原则始终处于首位,在任何突发医疗事件中,都要将挽救患者生命作为首要目标。例如在面对多位伤员时,即使资源有限,也要优先对重伤员进行紧急救治。
其次是快速反应原则,突发医疗事件具有不确定性和紧迫性,医护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做出反应,迅速采取行动。如遇到心脏骤停患者,应立即启动急救流程,而不是犹豫不决。同时,科学规范原则也至关重要,所有的应急处理措施都要基于科学的医学知识和规范的操作流程,不能随意行事。例如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严格按照按压频率、深度等规范操作。
通用应急流程介绍
培训师还为新员工介绍通用的应急处理流程。首先是现场评估环节,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要迅速对事件情况进行评估,包括患者数量、病情严重程度、周围环境安全性等。比如在交通事故现场,要判断是否存在二次危险,如车辆是否有起火、爆炸风险等。
接着是紧急救治环节,根据评估结果,立即对患者进行必要的急救措施,如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然后是转运环节,在确保患者病情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安全、快速地将患者转运至合适的医疗机构进行进一步治疗。最后是后续处理环节,包括对患者的持续治疗、事件的总结分析等,以便不断改进应急处理工作。通过对通用应急流程的介绍,新员工对应急处理有了清晰的框架性认识。
二、应急模拟演练,提升实战能力
(一)危急重症应急模拟
心脏骤停急救模拟
在拓展活动的应急模拟环节,心脏骤停急救模拟是重要项目。培训师先详细讲解心脏骤停的急救知识和操作要点,包括判断患者意识、呼吸的方法,正确的胸外按压位置、深度和频率,以及人工呼吸的操作技巧等。
随后,新员工分组进行模拟演练。每组配备模拟人,一名新员工扮演急救人员,其他成员观察并协助。模拟场景设定为在医院走廊,一名患者突然倒地,意识丧失。扮演急救人员的新员工迅速上前,轻拍患者双肩,呼喊患者,判断其意识;同时观察患者胸部起伏,判断呼吸情况。确认患者心脏骤停后,立即呼叫其他同事帮忙,并开始进行胸外按压。
在按压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每分钟 100 - 120 次的频率,按压深度 5 - 6 厘米进行操作。经过一段时间按压后,另一名新员工协助进行人工呼吸,每按压 30 次,进行 2 次人工呼吸。培训师在旁密切观察,及时纠正新员工的不规范动作,如按压位置不准确、按压深度不够等。通过多次模拟演练,新员工逐渐熟练掌握心脏骤停的急救技能,提升在实际工作中应对此类危急重症的能力。
急性心肌梗死急救模拟
急性心肌梗死也是常见的危急重症,同样进行模拟演练。培训师先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症状,如胸痛、胸闷、大汗淋漓等,以及急救处理方法,包括让患者立即休息、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尽快建立静脉通道等。
模拟场景设定为急诊室接到一位自述胸痛的患者,新员工模拟医护团队进行处理。首先,护士迅速将患者安置在病床上,测量生命体征,医生则详细询问患者症状、病史等信息。判断患者可能为急性心肌梗死后,立即给予吸氧,让患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并通知心电图室进行紧急心电图检查。
同时,护士快速建立静脉通道,为后续用药做准备。在等待检查结果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若患者病情恶化,出现心律失常等情况,新员工要迅速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如进行电除颤等。通过这个模拟演练,新员工熟悉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流程,提高了应对此类危急重症的应急处理能力。
(二)急性创伤应急模拟
骨折与出血处理模拟
针对急性创伤中的骨折与出血情况,开展模拟演练。培训师讲解骨折的固定方法和出血的止血技巧,如对于开放性骨折,要先进行伤口包扎止血,再进行骨折固定;对于四肢出血,可采用指压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
模拟场景设定为在急诊室接收一名因车祸导致腿部骨折并大量出血的患者。新员工分组进行演练,一组负责止血,一名新员工迅速用纱布按压伤口,进行止血,若出血量大,另一名新员工则准备使用止血带进行止血,并准确记录止血带使用时间。
同时,另一组新员工准备骨折固定材料,如夹板、绷带等,对患者骨折部位进行固定。在固定过程中,要注意保持骨折部位的稳定,避免造成二次损伤。培训师在旁指导,强调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如止血带使用时间不能过长,避免肢体缺血坏死;骨折固定要松紧适度等。通过模拟演练,新员工掌握了骨折与出血的应急处理方法,提升了应对急性创伤的能力。
颅脑损伤急救模拟
颅脑损伤是较为严重的急性创伤,模拟演练帮助新员工提升应对能力。培训师讲解颅脑损伤的急救要点,如保持呼吸道通畅、避免头部晃动、及时进行头颅 CT 检查等。
模拟场景设定为在事故现场,发现一名头部受伤、意识不清的患者。新员工模拟急救人员赶到现场,首先清理患者口腔、鼻腔分泌物,确保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然后用颈托固定患者颈部,避免头部晃动加重损伤。
在将患者转运至医院途中,密切观察患者意识、瞳孔等变化。到达医院后,迅速安排头颅 CT 检查,以明确损伤情况。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制定进一步的治疗方案,如是否需要进行手术等。通过这个模拟演练,新员工熟悉了颅脑损伤的急救流程和处理方法,增强了应对此类急性创伤的信心和能力。
三、复盘总结与提升,巩固应急处理能力
(一)模拟演练复盘
小组内总结反思
在完成各项应急模拟演练后,组织新员工进行小组内总结反思。每个小组成员分享自己在模拟演练中的表现,包括做得好的方面和不足之处。例如,在心脏骤停急救模拟中,有的成员分享自己在判断患者意识和呼吸时的快速反应,但也反思在进行胸外按压时,因紧张导致按压频率不稳定。
成员们共同分析在模拟演练中遇到的问题,如在急性创伤模拟中,因对止血带使用方法不够熟练,导致止血效果不佳等。通过小组内的总结反思,新员工从自身角度深入认识到在应急处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改进提供依据。
跨组交流学习
除了小组内总结反思,还安排跨组交流学习环节。各小组选派代表,向其他小组分享本小组在模拟演练中的经验和教训。例如,某个小组在颅脑损伤急救模拟中,通过提前准备好各类急救设备和物品,提高了急救效率,代表将这种经验分享给其他小组。
跨组交流让新员工们能够学习到不同小组的优秀做法和应对思路,拓宽了应急处理的视野。通过交流,新员工们发现不同小组在处理相同类型突发医疗事件时,可能有不同的技巧和方法,这为他们在未来实际工作中应对突发情况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参考。
(二)应急处理能力提升措施
个性化能力提升计划
培训师根据新员工在模拟演练中的表现,帮助他们制定个性化的应急处理能力提升计划。对于在心脏骤停急救模拟中操作不够熟练的新员工,建议其增加练习次数,定期使用模拟人进行心肺复苏练习,提高操作的准确性和熟练度。
对于在急性创伤处理中对止血技巧掌握不扎实的新员工,安排其学习更多关于止血方法的理论知识,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如使用止血带对模拟肢体进行止血练习等。新员工根据培训师的建议,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提升计划,明确学习目标、练习时间和方法等,为持续提升应急处理能力提供具体路径。
建立应急案例库与定期演练机制
为了巩固和提升新员工的应急处理能力,培训师组织建立应急案例库。将在模拟演练中出现的各种案例进行整理,包括事件类型、处理过程、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例如,将心脏骤停急救模拟案例详细记录,分析在不同情况下的最佳处理方法。
同时,建立定期演练机制,定期组织新员工进行应急模拟演练,不断强化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演练内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升级,增加演练的难度和复杂性,如设置多个患者同时出现不同类型突发医疗事件的场景。通过建立应急案例库和定期演练机制,新员工能够不断总结经验,持续提升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启点团建拓展公司主营企业团建、拓展培训、拓展训练、团建拓展、素质拓展、研学培训、岗前培训等,提供一站式团建拓展服务,在江浙沪皖地区拥有几百家专业拓展基地,300 + 团建拓展游戏项目可供选择。通过应急知识储备筑牢应对基础、应急模拟演练提升实战能力以及复盘总结与提升巩固应急处理能力等一系列环节,医院新员工拓展活动全面提升了新员工应对突发医疗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这些新员工将带着提升后的应急处理能力,在未来的医疗工作中,能够更加从容、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医疗事件,为患者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